工藝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系我們
Contact Us
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12
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9
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08
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
2025-06-07
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5
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
2025-06-04
?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
2025-06-03
雷神的起源及傳說
2025-06-02
東岳大帝是哪位神?
2025-06-01
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
2025-05-30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9-02 10:37
即頭光與背光圖案。佛教為了表示佛、菩薩具有無邊的法力和威儀,認為他們能放萬道光芒,故而在佛、菩薩的頭后或身后飾以象征光明的圖案,頭后的光稱“頭光”,身后的光稱“背光”,總稱“光背”。
早期石窟中的光背多以熊熊燃燒的火焰來象征,花卉等紋樣作為陪襯,這是印度佛教中所未見的,可謂是中國獨創(chuàng)。我們從云岡石窟中可以看北魏時期形式多樣的火焰紋背光。發(fā)展到唐代,背光圖案的題材和形式更加豐富,原來的火焰紋基本消失,取而代之是由多層同心圓來表示的光圈,并在各層間飾以各種植物花卉紋樣,構成一個個美麗的圓形適合圖案。
北魏(500-523年)營造,正壁釋迦牟尼佛及二弟子、二菩薩,南北壁均一立佛二菩薩,造像三世佛題材,地面蓮花寶池,窟頂蓮花藻井,八身飛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