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隋唐初期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12
宋代觀音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9
元代的觀音造像特征
2025-06-08
北宋時期自在觀音造像的特征
2025-06-07
唐代阿彌陀佛造像的特點
2025-06-05
阿彌陀佛不同時期的風格
2025-06-04
?明代天冠彌勒的特點
2025-06-03
雷神的起源及傳說
2025-06-02
東岳大帝是哪位神?
2025-06-01
紫微大帝的來歷起源
2025-05-30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3 15:06
說法像即是表現(xiàn)釋迦牟尼佛向弟子說法講經(jīng)的瞬間狀態(tài)像,是我國年代最早的佛像式樣。
造像特點是坐姿,結跏趺端坐在蓮花臺上,兩手曲臂放在胸前,手指向上,右手以大拇指頂中指,左手以大拇指頂無名指,做“說法印”。
如出土于雷峰塔地宮的唐五代鎏金銅釋迦牟尼佛說法像,通高68厘米 ,此像,高肉髻,螺發(fā)。面相方圓,眉目修長,雙目微睜,眉間有白毫,雙耳垂肩,頸部飾三道蠶紋。身穿雙領下垂袈裟,下擺披覆蓮座上,內(nèi)著僧祗支,帛帶于胸前橫系打結。左手撫膝,右手施說法印,結跏趺坐于雙層蓮瓣包圍的蓮臺上。蓮座下有盤龍柱及鏤空壸門雙層須彌座、方床。盤龍繞柱而上,托舉蓮花座,柱嵌插在須彌座上。須彌座每層側面各開兩個火焰式壸門。方床正面開三個火焰式壸門,側面各開兩個火焰式壸門。方床上前部兩端各有插孔,原有插件已無。像身后是鏤空火焰紋大背光,頭光為圓輪狀,身兩側鏤空。龍在中國是尊嚴與榮耀的象征,而在佛教中龍是護持佛法的善神,為天龍八部之一。靜謐的佛、張揚的龍、升騰的烈焰,三者的精妙組合成就了一件藝術佳作。
唐五代鎏金銅釋迦牟尼佛說法像
禪定像即是表現(xiàn)釋迦牟尼佛禪定、修行的形象。如莫高窟259窟的禪定佛像,造型古樸、渾厚,面相端莊。
造像特點是結跏趺坐,雙肩下垂,左右手疊置業(yè)于腹前,右掌壓左掌,掌心朝上,結禪定印。目前發(fā)現(xiàn)的最早期佛禪定像是十六國(公元317-420年) 的銅鍍金佛像,高6.6厘米 這尊像頭部磨光,無發(fā)飾,頂現(xiàn)球狀高肉髻。前額高廣,眉眼細長,閉目凝神,神態(tài)莊肅。身著通肩袈裟,衣紋以陰線淺刻,兩臂衣紋較胸前粗重。跏趺端坐,雙肩下垂,兩手結禪定印。臺座正面兩側各蹲一獅,兩獅中央陰刻火焰紋。整體風格受到印度犍陀羅藝術明顯影響,同時又融入了中土審美情趣和表現(xiàn)手法,是華梵融合的代表之作。